灭胡曲

灭胡曲朗读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译文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注释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

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灭胡曲鉴赏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朗读
()

猜你喜欢

泉涓涓兮出重出,回抱山麓兮入于苍渊。

流来孔多兮自溢于林间,出始一勺兮下合成川。

()

早袖经纶手,归欤卧首阳。

可怜心锦绣,不补帝衣裳。

()

结草为庵寄一枝,钟鱼聊复事清规。

野蔬入供无人识,古柏为香有佛知。

()
弘历

再来应是岁庚辰,珍重高年命屡申。早识云卿擅当代,不教疏傅独前人。

华茵联句朋犹昨,绮阁悬灯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见,宴陪撒荔莫辞频。

()

分手暮江寒,徘徊立马看。

寻常相见易,倍觉别离难。

()

万境忘机是道华,碧芙蓉里日空斜。幽深有径通仙窟,寂寞无人落异花。

掣电浮云真好喻,如龙似凤不须誇。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与柏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