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àng jié sǐ yì
注音ㄓㄤˋ ㄐ一ㄝˊ ㄙˇ 一ˋ
解释
**仗节死义是指手持符节而死,即不屈服于敌方,保持气节至死**^[1]^。
出自《汉书礼乐志》《苏武传》,是汉语成语"舍生取义"以杖荷节、为正义而死、保存气节的意思^[2]^。汉朝初年,强敌环视,国力不足,常常屈膝称臣。而汉使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匈奴单于企图用利诱逼迫他投降,苏武誓死不肯屈服,匈奴又将他幽禁在大窖中,断绝饮食,企图逼他屈服,苏武仍然坚决不从,令匈奴单于不得不敬佩其节操,最后将其送回。仗节死义形容了苏武宁愿高官厚禄,苟且偷生,也要保持自己坚贞的节操,不肯出卖自己灵魂的决心。愿
出处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例子杜子美《送严武还朝》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劝以仗节死义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八》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仗节死义是中性词。
繁体仗節死義
更新时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