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xíng yú sè
注音一ˋ ㄒ一ㄥˊ ㄩˊ ㄙㄜˋ
解释
“义形于色”出自汉·王充《论衡·逢遇》,意思是由于内心的义愤激昂,慷慨激昂,以致显露在脸色上。因此,“义形于色”形容内心的感情非常强烈,以至于脸色也变得激动。
出处《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例子蒋和森《风萧萧》:“卢携念着念着,声调竟显得那样的激昂,俨然一副义形于色的样子。”
正音“色”,不能读作“shè”。
辨形“义”,不能写作“意”。
用法主谓式;作定语、补语;含褒义。
感情义形于色是褒义词。
繁体義形于色
近义义无反顾、义愤填膺、义正词严
反义无理取闹、理屈词穷、心怀叵测
英语with indignation written on one's face(one's face shows no compromise with evil)
俄语изображáть гнев на лице
更新时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