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é yīng fú jiàn
注音ㄐ一ㄝˊ 一ㄥ ㄈㄨˊ ㄐ一ㄢˋ
解释
结缨伏剑是古代的一种自我献身的精神,**表示自己愿意为正义事业或国家民族死于敌人之手,在所不惜**^[1][2]^。
古人以结缨伏剑为成语,比喻为人忠诚,不惜赴汤蹈火,甚至不惜一死,例如:他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愿受辱,说明他具有结缨伏剑的英雄气概^[2]^。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例子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常欲结缨伏剑,少射万一。”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结缨伏剑是中性词。
繁体結纓伏劍
更新时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