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ōng mén táo lǐ
注音ㄍㄨㄥ ㄇㄣˊ ㄊㄠˊ ㄌ一ˇ
解释
公门桃李是汉语成语,原指国君讲求礼义法度,就能使百姓成为讲究礼仪、遵守法度的善士。后用以比喻教育培养的后辈人材甚多,现在多比喻老师的好学生很多。出自《诗经·大雅·吉日》。因此,公门桃李不言而成蹊,所指就是老师虽然不主动教授,但只要有人请教,他都会乐意解答,且能得到高足和后辈的认可。
“公门桃李”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导,表达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和成就的认可。因此,当我们说“公门桃李满天下”,我们通常是在赞美那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的教育家。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例子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回:“不识公门桃李,许我杜采秋追队春风、参入末座否?”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感情公门桃李是中性词。
繁体公門桃李
英语be counted among your disciples
更新时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