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注音ㄅㄨˋ ㄕˊ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一ㄢˋ ㄇㄨˋ
解释
“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原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此诗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透过复杂的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并不等于说就能真正地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事物,因为那还涉及到对事物本质的运用问题。全诗用词精准而恰到好处,含义丰富而深远,表达了作者体物之心和把握事物之理,体现了作者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出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子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感情不识庐山真面目是中性词。
繁体不識廬山真靣目
英语fail to see what Lushan really looks like--fail to see the real appearance of person or a thing
更新时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