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ú,yù ]
读音:wú,yù
拼音:wu,yu
简繁:吾
五笔:GKF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GKF
笔画:7画
吉凶:吉
仓颉:MMR
结构:上下
郑码:BIXJ
四角:10601
区位:4665
统一码:543E
英汉互译:i,my,our,resist,impede
笔顺: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笔顺演示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694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吾姓主要源自:己姓。
吾姓,稀有姓氏,据《姓氏考略》载:春秋时楚有吾氏,三国时吴有吾粲。《路史》云:系出己姓,夏昆吾之后。吾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衢州,开化县等均有吾姓人脉。
吾姓,根据《路史》记载源于己姓,为夏昆吾之后。公元前2400多年前,黄帝(第一世)之第八世孙山东昆吾国(今河南濮阳)的己樊是吾姓鼻祖(见【史记】楚世家)。
宋建隆三年(962年),姑苏长洲县的吾渭(三国吴太子太傅吾粲公二十一世孙)随曹彬军南下,任参军,至开宝九年(976年),被敕赐为都督,实授三衢太守。吾渭系三衢(衢州市)吾氏第一世祖,生子二:长子吾渊居于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吾川,次子吾满侨居浙江省开化县石井。第十五世孙吾崇从吾川迁至棠荫(现衢江区后溪镇棠村),后分支后溪镇坝底村、衢州市区等。开化县吾氏,后分支城关、汶山、芳村杨家等,清顺治八年(1651)又分支浙江省海盐县。现今衢州吾姓有3500余人,其中衢江区2100余人,开化县1000余人。
濮阳郡
坤元堂
一、吾w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己姓。夏之诸侯昆吾氏之后也。昆吾为夏伯,其地即濮阳县。”以国为氏,系出己姓。汉代有吾扈;三国时吴有吾粲,乌程人,黄武初参军校尉;晋代有吾彦,建平太守;明代有吾谨,开化人。
二、吾yú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乃吾邱氏“省言”而得,其注云:“元吾邱衍字子行,钱塘人,有诗名,时称吾衍。”或按:“今吾邱后人有称邱氏者,知当日省言不独吾氏也。”一音wú,为现行姓氏。
三、吾
吾姓分布:北京、湖北武汉、上海、上海嘉定、浙江萧山、义乌、开化、江山、江西广丰、德兴、台湾南投、台南、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
吾姓起源:
1、系自己姓。夏诸侯昆吾(故城在今河北濮阳东)之后。
2、相传黄帝庶子龙苗生吾融,因氏。
3、明时云南元谋县土知县吾氏,系白族。
吾姓名人:
吾粲,三国时吴郡乌程人,任曲阿丞、会稽太守。
郡望:濮阳。
吾姓古代名人
吾粲三国,吴大臣。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初为小吏,后迁长史,治有名迹。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黄武初,与吕范、贺齐等以舟师拒魏将曹休,迁会稽太守。后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累迁太子太傅。赤乌中,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他坚持“嫡庶之分”,违忤孙权。后为孙霸等诬陷,下狱处死。
吾衍明朝(1268—1311年),又名丘衍,字子行,号竹房、贞白,开化人。嗜读古书,通经史百家;熟谙音律,听击钟镈,能明辨宫商;精篆石,尤擅刻印,称“印人柱石”,印学界赞其为“起八代之衰”。鲁迅《蜕龛印存》云:“印盖始于周秦”,后世“向壁刊勒,古法荡然”,“元吾丘子行力主汉法”,“乃复见尔雅之风”。
吾绅明朝(1381―1441年),字叔缙,号纳斋。浙江开化县人。自小聪颖,经书过目不忘。明·建文四年,考中举人,永乐二年,进士及第。是岁,廷策进士四百七十人,被选优秀者二十九人为翰林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唯绅年龄最小,且质伟才硕,博览群书,为文立论鲜明,言辞激励,滔滔然无所凝滞,深博皇帝朱棣的称赞。被任命参与修撰《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及《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
吾冔(1431―1504年),字景端,号求乐,别号文山,浙江省开化县城关汶山村人。其父任长坦教谕时,生冔於学宫。吾冔幼有异质,敏悟过人,八岁能赋诗,达官学者以成人礼之。初学左氏春秋,求学勤奋。稍长,从外舅方泌学易经,并对易经颇为钻研。时兰溪人,南京礼部尚书枫山先生章懋来访,谈论经义,吾冔对答如流。章懋称其造诣颇深,方泌对他更是器重,将胞妹配他为妻。
吾姓近代名人
吾瑞柏(1882―1967年),名粼,号劲臣,浙江省开化县城关人,系汪国香、吾建元之次子。十六岁入庠,十九岁起受聘华埠坐塾,先后四十余年,桃李芬芳,极著声望。教学颇有维新倾向,订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曜”课程表,每曜定课讲授,计有修身、国文、体操、音乐等内容,周而复始,有条不紊。日曜日不放假,而课程酌情减短。课本不拓除四书五经,更多采用当时教育部审定的《共和国新国文》与《新修身》。
濮阳郡
坤元堂
一、吾w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己姓。夏之诸侯昆吾氏之后也。昆吾为夏伯,其地即濮阳县。”以国为氏,系出己姓。汉代有吾扈;三国时吴有吾粲,乌程人,黄武初参军校尉;晋代有吾彦,建平太守;明代有吾谨,开化人。
二、吾yú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乃吾邱氏“省言”而得,其注云:“元吾邱衍字子行,钱塘人,有诗名,时称吾衍。”或按:“今吾邱后人有称邱氏者,知当日省言不独吾氏也。”一音wú,为现行姓氏。
三、吾
吾姓分布:北京、湖北武汉、上海、上海嘉定、浙江萧山、义乌、开化、江山、江西广丰、德兴、台湾南投、台南、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
吾姓起源:
1、系自己姓。夏诸侯昆吾(故城在今河北濮阳东)之后。
2、相传黄帝庶子龙苗生吾融,因氏。
3、明时云南元谋县土知县吾氏,系白族。
吾姓名人:
吾粲,三国时吴郡乌程人,任曲阿丞、会稽太守。
郡望:濮阳。
一、吾w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己姓。夏之诸侯昆吾氏之后也。昆吾为夏伯,其地即濮阳县。”以国为氏,系出己姓。汉代有吾扈;三国时吴有吾粲,乌程人,黄武初参军校尉;晋代有吾彦,建平太守;明代有吾谨,开化人。
二、吾yú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乃吾邱氏“省言”而得,其注云:“元吾邱衍字子行,钱塘人,有诗名,时称吾衍。”或按:“今吾邱后人有称邱氏者,知当日省言不独吾氏也。”一音wú,为现行姓氏。
三、吾
吾姓分布:北京、湖北武汉、上海、上海嘉定、浙江萧山、义乌、开化、江山、江西广丰、德兴、台湾南投、台南、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
吾姓起源:
1、系自己姓。夏诸侯昆吾(故城在今河北濮阳东)之后。
2、相传黄帝庶子龙苗生吾融,因氏。
3、明时云南元谋县土知县吾氏,系白族。
吾姓名人:
吾粲,三国时吴郡乌程人,任曲阿丞、会稽太守。
郡望:濮阳。
濮阳郡
坤元堂
一、吾w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己姓。夏之诸侯昆吾氏之后也。昆吾为夏伯,其地即濮阳县。”以国为氏,系出己姓。汉代有吾扈;三国时吴有吾粲,乌程人,黄武初参军校尉;晋代有吾彦,建平太守;明代有吾谨,开化人。
二、吾yú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乃吾邱氏“省言”而得,其注云:“元吾邱衍字子行,钱塘人,有诗名,时称吾衍。”或按:“今吾邱后人有称邱氏者,知当日省言不独吾氏也。”一音wú,为现行姓氏。
三、吾
吾姓分布:北京、湖北武汉、上海、上海嘉定、浙江萧山、义乌、开化、江山、江西广丰、德兴、台湾南投、台南、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
吾姓起源:
1、系自己姓。夏诸侯昆吾(故城在今河北濮阳东)之后。
2、相传黄帝庶子龙苗生吾融,因氏。
3、明时云南元谋县土知县吾氏,系白族。
吾姓名人:
吾粲,三国时吴郡乌程人,任曲阿丞、会稽太守。
郡望:濮阳。
其他姓氏
[ 吾 ]的同部首字 - [ 口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