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ǐ ]
读音:qǐ
拼音:qi
简繁:杞
五笔:SNN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SNN
笔画:7画
吉凶:吉
仓颉:DSU
结构:左右
郑码:FYY
四角:47917
区位:7229
统一码:675E
英汉互译:willow,medlar tree,a small feudal state (Qi)
笔顺:横、竖、撇、点、横折、横、竖弯钩
笔顺演示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710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杞姓主要源自:姒姓。
杞姓起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西周时期诸侯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二》中记载:“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据史记《正义括地志》中的记载:“汴州雍丘县,古杞国。云古杞国理此城。周武王封禹后于杞,号东楼公,二十一代为楚所灭”。司马迁描述道:“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寻找到夏禹的后人东楼公,赐封杞邑(今河南杞县),以持禹祀。东楼公在其地建立了杞国,与陈国同宗同源。杞国之境起初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一带,后迁至今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安丘市东北部一带。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杞简公姒春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在楚惠王亲率大军发动进攻杞国之战,杞国就此亡国,第二十一世君主杞简公姒春成了末代君主。
灭国后的杞国王族后裔逃奔到鲁国,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杞氏,世
代相传至今;另一部分族人以杞侯为夏后氏之后裔的缘故,改称夏侯氏复姓,后来该支夏侯氏在沛国谯郡生息繁衍的族人中,到东汉晚期出了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夏侯孟德,就是魏武帝曹操。
杞姓起源二
源于彝族,出自宋、元时期云南大理国彝族自杞部,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云南大理国自杞部,是一个古老的彝族部落,主要活动在贵州、广西边界地区和云南楚雄一带,其部落酋长在段氏大理国中曾任水兑分司吏,负责糟粮、物资的运输。宋、元朝之际,大理段氏政权归顺了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从此成为元朝政府的傀儡。到了明朝初期的洪武十四年秋季(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军蓝玉和沐国公沐英率大军讨伐尚据守云南地区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而已经成为傀儡政权的大理政权段氏王族却忠于已经灭亡的元朝,积极抵抗明军入滇.其时,彝族自杞部酋长却首先率部投靠了明军统帅沐国公,并辅助明军打开了进击云南的通道,大战之后,滇境归明。
自杞部,有后裔子孙按汉制以汉姓“杞”为姓氏者,后亦有改岂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杞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百三十六位,多以齐郡为郡望。
据《元和姓纂》卷六“杞”云:“姒姓,夏禹之后。周武王封东楼公于杞,后为楚所灭,子孙氏焉。(望出)齐郡。齐有杞殖,字梁。今齐州有杞氏。又《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以国为氏》:“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子孙以国为氏。”杞姓氏族早已引起研究者之注意,但目光往往只固定在传为杞国所在的河南杞县或山东昌乐两处地点上,故顿感处处凿枘、种种不合。如顾颉刚先生云:“杞国在今河南开封道中间的杞县,莒国在今山东济宁道东北的莒县,两处相去千里……”而今杞器的出土与杞国故都的考定,遂使此项疑窦顿解,障翳一清。关于杞国研究的概括情况大体是:自清道光以来,在新泰市境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铭辞皆有“杞伯”之文,于是开始引起学界重视,有学者认为此为杞国曾东迁新泰之证。但因匮乏旁证,其说少为人知。至20世纪80年代新泰又相继出土了与杞关系密切的“淳于”等戈,湮没千年的杞史渐次浮出水面。1999年中国先秦学会在新泰召开“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对杞国史进行集中探讨。最后“与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晚至春秋时起,杞国就迁于今山东新泰定都,新泰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杞国古都的地位是有据可查。”(秦秘《“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载《杞文化与新秦》)据《中国行政区划·历史地名索引》载:“杞:姒姓古国,初在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后在淳于(今山东省安丘东北),战国初为楚所灭。”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一、杞qǐ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山西之太原、临汾,甘肃之永登,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云南之陇川、路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今东京雍邱县即杞故城,子孙以国为氏。又,杞康汉末时避董卓难改姓‘抱’。《北史》有抱嶷、抱老寿。”春秋时齐有杞梁;宋代有杞开,芜湖令;明代有杞原庆。
二、杞
杞姓分布:河南内黄、台湾、广东顺德、怀集、云南泸西、巍山、景谷等地均有此姓。
杞姓起源:
1、系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后灭于楚,其子孙以国为氏。
2、彝族姓。亦作自。
杞姓名人:
杞子,春秋时秦大夫。杞开,宋时建炎年间知龙溪县。
郡望:齐郡。
变化:东汉末杞康避董卓之难改姓抱。
杞姓古代名人
杞梁春秋(公元前?-前550),一作杞殖,齐国大夫。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杞子春秋,秦国大夫
杞康汉朝末年,避董卓之难改姓抱。《北史》有抱嶷、抱老寿。
杞开宋朝,建炎年间知龙溪县事、芜湖令。
杞原庆明朝,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一、杞qǐ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山西之太原、临汾,甘肃之永登,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云南之陇川、路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今东京雍邱县即杞故城,子孙以国为氏。又,杞康汉末时避董卓难改姓‘抱’。《北史》有抱嶷、抱老寿。”春秋时齐有杞梁;宋代有杞开,芜湖令;明代有杞原庆。
二、杞
杞姓分布:河南内黄、台湾、广东顺德、怀集、云南泸西、巍山、景谷等地均有此姓。
杞姓起源:
1、系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后灭于楚,其子孙以国为氏。
2、彝族姓。亦作自。
杞姓名人:
杞子,春秋时秦大夫。杞开,宋时建炎年间知龙溪县。
郡望:齐郡。
变化:东汉末杞康避董卓之难改姓抱。
一、杞qǐ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山西之太原、临汾,甘肃之永登,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云南之陇川、路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今东京雍邱县即杞故城,子孙以国为氏。又,杞康汉末时避董卓难改姓‘抱’。《北史》有抱嶷、抱老寿。”春秋时齐有杞梁;宋代有杞开,芜湖令;明代有杞原庆。
二、杞
杞姓分布:河南内黄、台湾、广东顺德、怀集、云南泸西、巍山、景谷等地均有此姓。
杞姓起源:
1、系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后灭于楚,其子孙以国为氏。
2、彝族姓。亦作自。
杞姓名人:
杞子,春秋时秦大夫。杞开,宋时建炎年间知龙溪县。
郡望:齐郡。
变化:东汉末杞康避董卓之难改姓抱。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一、杞qǐ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山西之太原、临汾,甘肃之永登,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云南之陇川、路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今东京雍邱县即杞故城,子孙以国为氏。又,杞康汉末时避董卓难改姓‘抱’。《北史》有抱嶷、抱老寿。”春秋时齐有杞梁;宋代有杞开,芜湖令;明代有杞原庆。
二、杞
杞姓分布:河南内黄、台湾、广东顺德、怀集、云南泸西、巍山、景谷等地均有此姓。
杞姓起源:
1、系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后灭于楚,其子孙以国为氏。
2、彝族姓。亦作自。
杞姓名人:
杞子,春秋时秦大夫。杞开,宋时建炎年间知龙溪县。
郡望:齐郡。
变化:东汉末杞康避董卓之难改姓抱。
其他姓氏
[ 杞 ]字的同音字 - [ qi ]
[ 杞 ]的同部首字 - [ 木 ]部